关于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早有讨论,众说纷纭。
在所有企业的初创期,企业家、企业家精神是最宝贵的资源,没有企业家,就没有企业从0-1的实现。
德鲁克等管理学大师,几十年前便提出了“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”,被广泛认知和共识 。但是哪些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呢?这就要从企业存在的价值角度来分析。
企业之所以存在,从宏观讲,是对社会有意义,创造价值,创造就业,推进社会进步。而从微观讲,就是创造用户,为客户提供产品、服务等价值。如此,我们便可得出结论: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为客户生产产品、提供服务、创造价值的人,统称其为生产力主体。
这项洞见的意义并非讲述了一个客观事实,最重要的是对企业家、管理者的管理思维提出明确的导向:一切管理,为生产力主体服务。
个性化需求,柔性化生产,一对一服务,正在大踏步地取代“标准化”。新消费、新零售、新制造、新渠道、新定制,为了发现和迎合需求“非标”,已经有N多的描述词出现。
为了发现和迎合需求“非标化”,我们所处的工作,必然带上了“非标“的特征。
柔性生产线——生产变革
全渠道覆盖——市场变革
……
企业从“自我为中心”,一套拳法打天下,变形为“客户、用户为中心”,乱拳打死老师傅,而员工呢?
“421家庭”出品,捧在手里怕掉了,含在嘴里怕化了。
古语称,“教不严,师之惰“,这话放在今天真是冤枉老师了。老师们确实在追求“因材施教”,但421家庭出品,为我独尊,老师们自然小心谨慎,不求桃李满天下,但求不要离家出走,楼上跳下。
幼儿园会玩手机,小学会编写程序,中学各种游戏精通,大学会翻墙看外网,老板在他们眼里是“老套刻板“的代名词。
形容他们——只能用【非标】。
【非标工作】要【非标员工】来完成,如此奈何?
自我管理,在笔者看来也有被动的自我管理和主动自我管理之分:科学合理的流程和行为标准,加之严格奖惩,是能实现自我管理的,这是被动式的。戴老师讲的主动型的自我管理是什么呢?
企业中自我管理程度最高的是老板,那员工跟老板之间的差距到底是什么呢?
企业家精神、见识、格局、财富积累,在机制设计的领域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要素“我努力之后的剩余归谁”。
这是农民与地主在分配方式上的进化说明,很好的解释了在机制上,为什么老板的自我管理水平最高。
是不是说老板一定要牺牲自己,满足员工呢?非也,自运行机制就是通过模式、流程、财务找到企业增量,在增量上构建多重“企业拿固定、员工拿剩余”的分配结构,让员工成为小老板。
深入的案例和变革大家可以随时联系我深入沟通,也可学习戴天宇著作的《无为而治》《自运行机制》深入学习。
时间:12月26-28日(3天2夜)
地点:中国 ● 深圳
学费:4.5万元/人
时间:11月28-30日(3天2夜)
地点:中国 ● 深圳
学费:3万元/人